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发电机网   请 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行业新闻 >> 风电拐点将至

风电拐点将至

时间:2017-2-21 16:46:00   来源:国家电网   添加人:admin

  在中国,再没有比“运动”一词更广为人知,更令人五味杂陈。

  运动式发展、运动式治理,在各行各业屡见不鲜。如今饱受诟病的弃风限电,已证明与当初带着浓重政治色彩的运动式跑马圈地脱不开干系。地方政府雄心勃勃,发电企业热情高涨,“三北”地区,风电企业大干快上,无视投资过热的专家警告,走向弃风的必然之路。

  国家能源局一官员日前在公开场合坦诚,风电大规模布局在“三北”等消纳能力不足的地区,必然会出现弃风现象,这不用讨论,不用大惊小怪,但未来不能这么干了。

  那未来该怎么干?

  答案就在《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风电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可再生能源规划)以及过去一年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措施、办法里。

  从北方到南方,从西部到中东部,风电布局以消纳为硬约束

  “坚持消纳优先,加强就地利用”,风电规划大的亮点就是转变重建设、轻利用的思路,以提高风电消纳水平、消费比重为导向,不再以装机规模论英雄。

  “不光要重视千瓦,还要重视千瓦时,特别是就近、就地利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处长李鹏表示,2015年年底风电发电量在全国占比刚超过3,如果未来不能突破5、10,终达到20到30的目标,整个风电产业就无法摆脱外部非议的“花瓶”角色。

  根据总量目标,2016年至2020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8100万千瓦以上,年均新增约1600万千瓦,年均增速7.4,相比“十二五”时期23.4的实际年均增速有较大降低。“这表明‘十三五’期间风电发展方式更注重品质提升,总量目标稳中有升。”中国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说。

  由于“三北”地区弃风限电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治,保障风电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是当务之急。

  风电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4200万千瓦以上,算上海上风电,这一地区的增量将占全国总增量的57,远高于“十二五”时期的26,同时,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在全国的占比也将提升至1/3。

  反观“三北”地区,按照风电规划,新增装机仅3500万千瓦,且集中在弃风限电不严重的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山东和山西等地,弃风限电较严重的东北三省和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则基本限制了增量。

  风电规划还提出了集中与分散并重的开发原则,即在“三北”等风资源丰富地区有序建设集中式风电项目,打造大风电基地,实现跨区并网输送;在中东部和南部等风资源贫瘠地区发展分布式风电项目,实现低压并网就地消纳。

  因地制宜、就近消纳的逻辑是合理的,但业内人士表示,在实施过程中还要直面不少风险和挑战。

  当前,随着风电技术的进步,6米/秒以下的风资源虽然具有开发的经济性,但是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选址难度大,工程建设和运维成本相对较高,对环保、水保和植被恢复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适用于“三北”地区的标准化开发模式需要作出变革。创新驱动将成为未来风电发展的关键词。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认为,不仅风电开发企业要有充分的技术准备,整机制造企业也不能再满足于组装机组,还要能根据不同场址条件设计不同机组,实现从卖设备到卖服务的转变。

  此外,早在2013年,国家电网就发布了《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向所有分布式电源提供免费入网服务。但这些年,分布式风电受技术和成本等因素影响,装机比例一直不高。可再生能源规划“积极支持中东部分散风能资源的开发”政策出台后,分布式风电或将迎来重大拐点。由于其波动性和间歇性更甚于大型风电场,对电网安全运行的挑战将加剧,配电网智能化改造须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