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发电机网   请 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企业专访 >> 中核集团召开2016年新春记者见面会

中核集团召开2016年新春记者见面会

时间:2016-2-18 13:50:00   来源:中国电力网   添加人:admin

  1月29日,中核集团2016年新春记者见面会在集团总部举行。会上,中核集团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潘建明介绍了2015年集团公司总体情况,并对集团公司华龙一号、核燃料产业、核技术应用产业等最新发展亮点进行了重点介绍。

  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工人日报、《求是》杂志、《财经》杂志、《能源》杂志、《国防科技工业》杂志、中国能源报、中国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电力报、国土资源报、人民网、中新社、国际在线、环球网、新浪网、国资小新、界面等20余家媒体参加了见面会。

  会上,记者们提问热烈,中核集团走出去怎样布局?、中核集团小型堆发展情况、华龙一号国产燃料的进展?、华龙公司有怎样的定位?、中法核燃料后处理领域的合作进展情况如何?、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在医学方面的工作体现在哪些方面?……各媒体分别从点到面、从经济发展到科技创新,涵盖了集团公司近期各产业、各领域的热点问题。

  中核集团国际合作开发部、核动力事业部、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地矿事业部、中核宝原资产控股公司、新闻宣传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出席见面会,并回答了相关问题。

  不仅如此,各媒体记者还就中核集团做好新闻宣传、科普宣传、公众沟通等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专业的问题、独到的见解也反映了近年来中核集团获得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和认同。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核集团不断出现在各媒体的笔下、镜头下。其中,新华社破例刊发4000字特稿《核铸强国梦——中国核工业光辉60年》,创造新华社特稿转发量最多的纪录;中央电视台连续11条新闻报道核工业创建60周年,连续14条报道华龙一号开工和连续9条报道中国核电上市;一年近20万篇报道将中核集团全面呈现在公众面前,使新闻宣传工作成为助推中核集团事业发展的又一动力,不断提升中核集团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文 高玥 官慧 影 胡钢)

  亮点1·华龙一号国内外最新进展

  2015年,在大家的关注和报道下,集团公司自主创新成果——华龙一号,国内外知名度很高,成为国家战略走出去靓丽名片,目前,华龙一号国内外首堆示范工程顺利推进。

  在国内,2015年5月7日,福清核电5号机组作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12月22日,第二台示范机组福清核电6号机组开工,目前处于土建施工阶段,总体进展正常。在海外,正式签订两台华龙一号机组合同即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厂2、3号机组,实现了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走出国门零的突破,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4个能独立出口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2015年8月20日,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厂2号机组开工建设,目前工程进展顺利。第二台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厂3号机组今年也将开工。

  华龙一号在巴基斯坦卡拉奇落地后,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正式签署了阿根廷重水堆核电站商务合同及压水堆核电站框架合同,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落地阿根廷,成功登陆竞争性的拉美核电市场。通过实施阿根廷核电项目合同,将带动超过300亿人民币核电装备出口。2015年,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英国,中法两国签订投资建设英国核电项目的有关协议,华龙一号有望在通过英国通用设计评审(GDA)后落地英国。

  作为中国唯一出口过核电站并实现批量出口的企业,中核集团已累计向7个国家出口6台核电机组、5座微型反应堆、2个核研究设施及1座研究堆。中核集团本着开放的态度和最大的诚意与各国合作伙伴探讨合作可行性,目前正与英国、法国、俄罗斯、埃及、巴西、罗马尼亚等近20个国家商谈核电及核工业产业链合作。

  亮点2·核燃料产业最新成果

  中核集团是我国唯一的核燃料供应企业,能够为国内全部机型的核电站提供核燃料,现有能力和未来保障能力完全可以保证中国核电发展和走出去。

  一是铀纯化转化一体化技术已实现工业化应用,万吨级铀转化基地正在逐步建成,已自主掌握离心法铀浓缩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应用,国内铀浓缩专用设备制造能力已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要。截至十二五末,铀纯化转化、铀浓缩产能已达到十一五末的3倍左右。

  二是核燃料元件研发实现按代逐步推进,核级海绵锆、锆合金、核级锆材自主研发与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具备海陆空全方位运输能力,保障国内外核电站需求。

  中核集团具备300WM、AFA-2G、AFA-3G、全M5AFA-3G、VVER-1000、TVS-2M等世界上主要类型的压水堆燃料元件制造能力和重水堆燃料元件制造能力,为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福清、宁德、红沿河、阳江、巴基斯坦等核电基地提供了高质量的核燃料组件,无一因制造质量原因破损,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二五末压水堆组件生产能力是十一五末的4倍,跻身世界前列,每年在满足30个核电机组换料燃料组件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为5-6个百万级核电机组提供首炉燃料组件和相关组件。

  中国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核燃料元件——中核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系列燃料组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元件自主设计、锆合金技术等多项问题,1月28日,2组N36特征化组件及4组CF3先导组件在秦山核电厂二期2号机组出堆,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国产自主高性能锆合金品牌N36已经通过3个完整循环的辐照考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作为国产先进压水堆燃料组件CF3燃料棒包壳材料实现工业化应用,CF2燃料组件已完成2个循环辐照考验,CF3燃料组件也完成了首个循环辐照考验,预计2017年CF系列将陆续实现工业化应用,将用于华龙一号核电站,性能与国际先进燃料组件相当,能够满足国内外开工建设的华龙一号工程的燃料需求。

  中核集团建成了我国首条AP1000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具备试生产条件;CAP1400自主化燃料原型组件顺利下线,为后续完成CAP1400定型组件、先导组件制造入堆辐照考验及最终商用奠定了基础,其中CAP1400自主化燃料原型组件下管座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这是中核集团首次实现3D打印核燃料元件制造。

  中核集团掌握了中国实验快堆燃料元件制造技术,组件入堆辐照;中核集团建成了世界首条工业化规模高温气冷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已正式签署供货合同,将于2016年3月正式生产。

  三是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压水堆核电站乏燃料累计约产生量23500吨,而离堆贮存的需求将达到15000吨,核电的大规模发展在政策和客观需求方面必然会要求加快核燃料循环后段的发展。作为我国唯一拥有核工业全产业链的企业,唯一拥有核燃料循环后段技术体系和研发能力的企业,中核集团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发展我国核循环产业的重任。按照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发展方针,中核集团积极推动核循环产业发展:自行建造的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建成,为中国核循环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近期已启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我国核循环产业的重要科研基础设施;中法合作建设中国核循环项目计划2020年开工,2030年左右建成,建成后我国将形成商用的大规模核循环能力。

  亮点3·核技术应用产业布局

  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产业主要包括核医学、工业用放射源、辐照站等,未来核技术应用还将在材料改性、农业与环境、测量技术、公众安全、核医学等领域有更大的发展。

  医学是核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领域。核医学已经成为当今解决心、脑血管、肿瘤以及溃疡、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医用同位素方面,也就是核医学药物,中核集团占全国市场规模70%以上,生产的碳13、碳14呼吸检测,碘125籽源,碘131甲亢、甲癌治疗药物,锶89骨癌阵痛等药物的应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利用碳13、碳14同位素技术,半小时内完成检测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胃癌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已经成为人类检查是否患有溃疡或癌症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是世界公认的检测金标准。

  除了药物,核医学还有很关键的就是医疗装置和医疗手段。如利用质子束治疗癌症是目前最前沿的医学手段。质子射线在轰击癌细胞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人体正常组织。以肝癌为例,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肝癌患者5年存活率为10.1%,而国外经过质子治疗后5年存活率提升为48%。但是,由于整套设备的核心技术全部为国外引进,使得医院的建造和器械维护成本极其昂贵,这也造成了来此接受质子束治疗的患者,必须承担很高的费用。降低质子束治疗费用的关键是要在核心技术上自主研发。

  经过多年科研,中核集团自主研制成功100兆电子伏质子回旋加速器,是国际上最大的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也是我国目前自主创新、自行研制的能量最高的质子回旋加速器,让中国成为了屈指可数的拥有新一代放射性核束加速器的国家。这也为中国生产质子束治癌仪器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更为癌症患者降低治疗费用提供了可能。目前,中核集团正在积极推进国产质子医疗装置产业化和质子治疗产业发展。

  记者见面会问答实录

  一、中核集团科普宣传计划

  人民日报蒋建科、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谢君:2016年,中核集团核科普宣传有何打算?公众沟通方面又有哪些安排?

  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核科普问题,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公众对核的认知,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认识。我们也在考虑核科普怎么创新?在过去的几年,应该说我们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各核电厂、科研院所,以及集团层面都在做。

  2016年的科普和公众沟通工作,首先我们将继续坚持开放式的理念,2015年的公众开放周,我们今年还会坚持做,同时尽可能的扩大开放的范围(包括增加参观的人数等)。我们也将加强科普宣传的系统化、标准化等方面的工作。科普宣传和公众沟通也将从核工业产业链中端的核电厂向前端的铀资源勘探和后端的后处理工作等方面拓展。

  如何来进行有效的公众沟通既是一个老课题又是一个新课题。我们计划对公众沟通的对象进行区分,针对不同的人群来做针对性的科普宣传和沟通。同时也会加强与其他集团的沟通交流,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

  二、中核集团小堆发展情况

  国际在线祖国斌:2015年年底,中核集团的海上浮动核电站纳入国家能源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请介绍一下中核集团小型堆发展情况。目前,中核集团小堆将在什么地方建造?用途是什么?

  潘建明:2015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同意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申报的ACP100S海上浮动核电站纳入国家能源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这将大大促进我国海上核能应用领域的发展,加强我国海洋开发建设能力。

  此次国家发改委批复的ACP100S为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压水堆ACP100的海上应用型号。而ACP100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2011年已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且已完成所有科研攻关工作,具备工程建设条件。

  中核集团作为我国战略核力量的核心和国家核能发展与核电建设的主力军,拥有丰富的海洋小型战略核动力装置和核电站研发、设计和运行经验,是我国开展海上浮动核电站研发、设计、建造及运营的骨干企业。在中核集团统一部署下,核动力院2010年已启动海上核能应用攻关工作,并跟潜在用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针对目标厂址已完成海上核能应用可行性研究和厂址勘探工作,按照国家核能走出去和满足海洋核动力平台多元化发展需求,实现了浮动核电站ACP系列型谱化。基于50多年的海上小堆研发经验,核动力院开发了包括ACP10S、ACP25S、ACP100S等三种不同功率规模的浮动式反应堆,并可进行单双堆组合,实现10MWe~200MWe功率规模的浮动式核电站型号,满足国内外各类用户和市场需求。

  中核集团核动力事业部党组书记周定文:目前,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联合国内船体平台研发、设计和制造单位已完成针对我国海域的浮动核电站初步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具备示范堆建设基本条件,计划2016年底启动示范堆建设,2019年建成运行。ACP100S是中核集团完全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小型海上反应堆型号,单堆电功率100MWe,完全满足三代核电安全要求,可以为海上钻井平台、海岛开发、偏远地区等提供热电水等能源需求,满足供电、供热、海水淡化、核能制冷等多元化发展需求。

  中核集团浮动式反应堆所有堆型全自主开发、100%知识产权所有,并完成了相关浮动核电站型号的国内外专利布局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目前仅ACP100S就已获得国家专利局批复的各类专利385项,且与国际最大的英国劳氏船级社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在开展相关的浮动核电站安全审评和相关的法规标准制定工作。这将大大加快中核集团浮动核电站型号走出去和多元化发展进程。

  三、中核集团核燃料新进展

  《财经》杂志韩舒淋、新浪网刘丽丽:请介绍一下国产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燃料的进展?

  潘建明:中国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核燃料元件——中核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系列燃料组件近日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元件自主设计、锆合金技术等多项问题,1月28日2组N36特征化组件及4组CF3先导组件在秦山核电厂二期工程2号机组出堆。目前,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国产自主高性能锆合金品牌N36已经通过3个完整循环的辐照考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作为国产先进压水堆燃料组件CF3燃料棒包壳材料实现工业化应用,CF2燃料组件已完成2个循环辐照考验,CF3燃料组件也完成了首个循环辐照考验,预计2017年CF系列将陆续实现工业化应用,将用于华龙一号核电站,性能与国际先进燃料组件相当,能够满足国内外开工建设的华龙一号工程的燃料需求。

  中国能源报朱学蕊:1月28日,4组CF3先导核燃料组件在秦山核电厂二期工程2号机组出堆,最新的验证结果如何?

  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王晓玲:目前,从现场传来信息,由于昨天这些核燃料组件刚刚出堆,它们也将被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分析和后续考验,最后才能得出这些核燃料组件是否达到乃至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等方面的结论。从外观看,这些出堆的核燃料组件的结果很好。

  《财经》杂志韩舒淋、新浪网记者刘丽丽:未来,中核集团核燃料产业的发展规划?近期有媒体报道中核集团或将重启广东核燃料产业园,河北在正在计划建设核燃料产业园项目,请您具体介绍项目进展情况?

  潘建明: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发展核电最快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核燃料竞争市场。中核集团将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进程,到2020年建立军民深度融合的核燃料产业体系,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核燃料企业。通过配套核电走出去战略、推进自主品牌元件的独立出口,到十三五后期,实现核燃料元件在国际市场的规模化经营。

  一直以来,我国坚持核燃料供应立足国内的原则。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核燃料加工产业,布局分散,中间环节较多,资源集聚能力较差,从铀矿浓缩物到核燃料组件的生产,要在国内5个省份,经过近万公里的流转,制约着我国核电和核燃料加工产业的集约化、国际化发展。

  为调整能力布局,聚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中核集团做出了建设高度聚集的核燃料产业园区,实施核燃料加工产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决策。按照规划,核燃料产业园区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集中建设铀纯化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等核燃料加工设施,实现从原料八氧化三铀到产品核燃料组件的一站式加工服务,建成国际一流的核燃料加工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核燃料加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成为具有标志性的亚洲核燃料加工中心。

  中核集团将继续推进核燃料产业园建设,建设南北两个核燃料产业园,沧州核燃料产业园部分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中国日报吕畅:中核集团与法国阿海珐集团关于乏燃料后处理方面目前的合作情况是怎样的?

  中核集团国际合作开发部副主任刘长欣:中核集团与阿海珐集团关于乏燃料后处理方面目前在按照计划一步一步的正常推进。我们进行了多轮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今年按照计划,我们将有一个商务方面的决定,这些都是企业层面的。

  在政府层面上,国家也是高度重视的,政府方面成立了高级指导委员会直接的介入和指导企业开展相关的合作。

  今年如果顺利,中法关于乏燃料后处理方面的合作将会有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四、华龙公司相关情况

  人民网王静:2015年底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共同成立了华龙公司,并于近期确定董事会,能否具体介绍公司在华龙一号技术融合以及走出去方面扮演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以及下一步的运作情况?

  潘建明:2015年12月30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勤和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在北京签订协议,共同投资设立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龙公司)。

  根据协议,华龙公司将积极实施国家核电发展战略,致力于持续融合与发展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统一管理并实施华龙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相关资产在国内外的经营,推动华龙一号成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主力品牌。

  华龙公司主要任务,一是华龙一号的技术融合、二是市场推广和开发。中核集团将坚持国家利益为重,与中广核形成合力,共同打开华龙市场。

  五、中核集团走出去情况

  经济日报齐慧、环球网朱晓磊:包括华龙一号在内,中核集团各产业在海外是如何布局,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

  潘建明:从国际核电市场需求看,共有72个国家已经或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其中在一带一路上的国家有41个,一带一路周边还有11个国家正在发展核电。到2020年全球将新建约130台核电机组,到2030年前这一数字将达到约300台,一带一路国家和周边国家将占到新建机组数的约80%。如果我国能够在2030年前获得一带一路沿线20%的市场份额,即约30台海外市场机组。

  中核集团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目前正与英国、法国、俄罗斯、埃及、巴西、罗马尼亚等近20个国家商谈核电及核工业产业链合作,全面推进中核集团走出去进程。中核集团愿意同核电建设所在国一起分享我们三十多年来在核电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所积累的成熟技术以及宝贵经验。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之内,通过全产业链合作,中核集团愿意并有能力帮助所在国搭建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积极实现所在国的本地化,使所在国的工业设计、装备制造、劳动力素质等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中核集团核电走出去的总体开发思路为定规划、分区域、设重点、划阶段、讲方式、求发展。详细说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立足重点,辐射区域;区分阶段,差异策略;采取多样化的开发合作模式;对于新兴核电国家,帮助其逐步建立核工业体系;技术、产品及服务走出去相结合,打造海外科工贸平台,根据业主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比如立足重点,辐射区域。立足阿根廷、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和英国,重点开拓拉美、亚洲和非洲市场,积极拓展欧洲市场。

  采取多样化的开发合作模式。通过与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或机构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作机制,共同拓展国际市场。根据已做过的情况和需求,采用多种合同模式。

  中核集团将充分发挥完整核工业体系的优势,不断实施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核电走出去为龙头,带动核燃料、核电运行服务、核设施退役治理及核技术应用等全产业链走出去,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我国有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跨越做出更大贡献。

  六、中核集团核电发展业绩

  经济日报齐慧:2015年,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成功上市,请介绍一下相关业绩情况,2016年中国核电股票走势情况?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丁淑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30亿元,成为大陆纯核电第一股,目前已纳入上证50等四大指数。2015年,中国核电发电量实现74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控股在运机组14台,装机容量1151.2万千瓦,国内第一;在建机组11台,装机容量1209.8万千瓦;全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负荷因子接近90%,连续4年高于业内同行。

  2015年中国的资本市场用惊涛骇浪来比喻一点不为过,大起大落,资本市场的起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环境下,中国核电也不例外,但是总体来说,资本市场尽管在不断调整,最终资本市场的价格还是要体现到它的价值来。十二五期间,3个6来形容,中国核电实现6台机组核准,为未来的储备:田湾3、4、5、6号;福清5、6号;6台机组开工,这是我们业绩的稳定:福清核电4、5、6号,田湾核电3、4、5号;实现6台机组投产:秦山二厂4号、方家山核电1、2号、福清核电1、2号、海南核电1号。2015年,我们的业绩大幅度增长,如果看好股票的长期价值,中国核电值得投资。

  七、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布局

  人民网王静: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在医学方面的工作体现在哪些方面?中核集团未来核技术应用产业规划?

  中核控股公司副总经理李金栋: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产业主要包括核医学、工业用放射源、辐照站等,医学是核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领域。比如利用质子束治疗癌症方面,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前沿的医学手段。质子射线在轰击癌细胞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人体正常组织。以肝癌为例,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肝癌患者5年存活率为10.1%,而国外经过质子治疗后5年存活率提升为48%。

  但是,由于整套设备的核心技术全部为国外引进,使得医院的建造和器械维护成本极其昂贵,这也造成了来此接受质子束治疗的患者,必须承担很高的费用。降低质子束治疗费用的关键是要在核心技术上自主研发。我们目前的工作就是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中核集团所属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医院的医疗优势、以及资本优势等,积极推进国产质子医疗装置产业化和质子治疗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美国核技术生产的年产值约为3500亿美元(其中核能部分约占20%,非核能部分约占80%);日本约为1500亿美元(核能和非核能各占一半)。而中国核技术应用如果也按照3%至4%比值来测算,年产值应超过到1万亿人民币。中国核技术应用有着很大的市场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带一路沿线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如果这一区域核技术应用发展可以达到美、日的水平,将是一个约4万亿的巨大市场。中核集团在钴60等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药品、成像装置、探测器、加速器技术等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而一带一路上的多数国家在核技术应用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中核集团未来核技术应用还将在材料改性、农业与环境、测量技术、公众安全、核医学等领域有更大的发展。(官慧 胡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