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麦尝新能源之“先”
  •   添加时间:2010/2/3 
    本报记者王颖春 发自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笔者前往丹麦采访新能源。片刻闲暇在哥市中心的闲逛,使笔者受益匪浅。 笔者到市政广场之时,日已西斜,原本开阔的广场被几盏白色的大帐篷覆盖。帐篷里外,摆满了介绍各类新能源技术的样品与展板。来自丹麦技术大学的学子们,正在向行人卖力推介。 首先吸引笔者注意的,是迈秦能源公司研制的高空风力发电机MARS。该公司是一家位于渥太华和华盛顿的新能源公司。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高空风机的原型测试。 从外面望去,MARS由一个充满氦气的机身以及叶片组成。由于氦气比空气轻,因此整个风机无需塔桶,就可悬浮在海拔150米到300米的高空。 如此海拔,大大扩展了MARS的风速适用范围。MARS可以在3米/秒~28米/秒的风速范围内,源源不断地产生电力。通过与陆地连接的电线,这些电力将被传输下来。 较传统风机,MARS不仅大大拓展了选址余地,与传统柴油发电0.5到1美分的价格相比,其成本只有0.2美分。还可以广泛适用于小岛、沙漠等偏远无电地区,也可以运用在医疗急救、油气开采和军事活动中。 而这个高度,对于大部分鸟类而言,也是环境友好的。 据了解,迈秦能源现在已经开始接受100kw容量的订单,预计2010到2012年间,MARS就可实现商业化。 另一个吸引我的,是深圳艾飞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风光互补路灯系统和5KW橄榄球新型风力发电机。 从2006年开始,艾飞盛公司就开始了新型电机和风光互补的研发。经过多个案例摸索,艾飞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配置方案,此方案也正慢慢影响传统模式,相信不久的将来,艾飞盛模式必将成为新的行业标准。 整个展示中,所涉及的内容,远不止这些。核聚变、生物柴油以及建筑节能等,也包括其中。 其中有些内容,对于我这个长期跑新能源的记者,也属新鲜。“传统风机笨重、丑陋,占用土地。” 在全世界新能源大道上,丹麦是*先的领跑者,并且仍在不断提速。看到这些学生,笔者认识到,那些在我们看来是新能源的东西,在他们新一代眼中,或许已经落后于时代。 近5年,风电、太阳能在中国发展一日千里。而我们在“低头走路”的时候,不妨也“抬头看天”。奥巴马新能源政策一出,国内专家、媒体便高呼:要抢占新能源制高点。 但如何抢占?政府的政策支持,仅仅是屋檐一角。没有*先于世界的研发实力,我们只能重复别人走过的老路。 风机的控制系统,多晶硅制造的核心技术,仍未被国内完全掌握。核心技术,仅仅靠政策支持,是很难引进的,即便引进了,也永远是步于人后。 关键还在于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能力,则在于又有多少人才提供智力支持。有多少人才,要看我们的科技教育。 那么,在振兴十大产业的时候,或许也该想想怎么去振兴我们的科技教育。于是,我们*终又回到“科教兴国”这个老话题上来。 何时,我国培养出的学生,也能像Christian一样,为外国能源记者“科普”能源?我们动辄提到的那个“制高点”,才可能真正被我们占领。
    文章来源:深圳市艾飞盛风能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商铺     我要打印   IE收藏   放入公文包 
鲁公网安备 370304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