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发电机网   请 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企业专访 >> 设计效果图:不再是化妆女 而是真美人

设计效果图:不再是化妆女 而是真美人

时间:2015/7/21 16:53:00   来源:Bently软件公司   添加人:admin

  ——对话独立设计师邢豫元

  由于我不时喜欢在刊物上写写工程设计领域的一些人和事,在央视谈谈城市的建筑风景,业界同仁最近给我说独立设计师邢豫元是个有猛料的人,建议我和他见面聊聊。

  一位和邢豫元交往了七、八年的同仁则说他是个大师级的人物,一是因为他对于设计本身的深刻认识,一是源于他与众不同的设计手段--用三维设计技术化繁为简、化腐朽为神奇,完成了诸多Mission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见面之前他展示给我的的作品堪称神奇:他的设计效果图不再是渲染,而是所见即所得,也就是说设计师交给业主看的是范冰冰的照片,交付的时候也就是范冰冰的模样,而绝对不会是一个凤姐。

  邢豫元的设计效率也让人意外:矗立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上的悠唐生活广场,他只用两天就完成了局部的复杂单索幕墙设计,并在业主提出意见后,短时间内完成了施工图出图。远洋万合公馆、唐山新世界中心……你可能很难想象这些知名项目的外立面设计全部由设计师一人独立完成。

  一见面,果然感受了大师风范,他所穿的灰色T恤的胸口印着3D字样,毫无遮掩地张扬着技术设计范儿。

  而最精彩的,是他关于设计效果与效益的动人叙事与观点。

  设计效果:所见即所得

  大多数业主都知道,如果期待竣工后的建筑能跟效果图一样美轮美奂,那就是一个梦想。效果图和实际照片,就像当下网络上流传的“美颜照”和“证件照”。但在邢豫元这里,“美颜”是个不存在的东西,因为不需要。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真实的“证件照”,竣工后的建筑图片与设计效果图,如孪生姐妹般相似,其间的差别,细微的让人用肉眼几乎无法分辨。

  问:不少人说直接用三维来设计,是个不容易的活。你抛弃二维采用三维,一定有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吧?

  邢豫元: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望京竹藤大厦的设计工作中,有一节钢梯,底部宽阔,成梯形向上收缩,越到上面越尖。设计团队采用了传统的二维方法,耗时一个半月,始终无法在二维图中表现出这段钢梯。当时,我们也用三维技术,但主要用来做效果图,对于这段钢梯,我第一次尝试用三维设计,结果一个简单的建模就解决了这一个半月的难题。这也成了我的第一个三维设计作品。

  问:的确,每一段精彩之后都有个不一样的故事,当三维帮助你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之后,自然魅力无限。采用三维设计后,业主能得到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呢?

  邢豫元:业主不会在我这里看到专门为汇报而做的效果图,因为我没有。业主看到的是什么样,最后建出来就是什么样。真正的三维设计,不是用二维图去合成的模型,而是在上手设计的时候,就应当从三维开始。在BentleyMicroStation平台上,我可以将头脑中的立体形象,直接表达在设计中,其间的细节,比如钉子的位置、立柱与平面的交界、立面里面的结构,无不能够清晰地表现,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出来的建筑,完全不需要再用其他三维工具进行“美颜”,呈交给业主的就是纯粹的设计成果。同时,因为细节在设计过程中确定了,因此施工图的制作不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仅仅是按照需要抽取、出图。

  问:正如您所说,不能在做效果图的时候给业主看的是范冰冰,完工后业主发现娶来的却是凤姐。所见即所得,就是三维所提供的效果。业主看到的不是化妆美女,而是真品美人。事实胜于雄辩,能否给个实际的例子?

  就说悠唐生活广场这个项目吧,业主方负责人是一位专业人士,刚开始他压根不相信我能在两天内完成如此巨大的单索幕墙设计。看了我提交的三维轴侧视图,就说了一句“天哪,太吓人了”。在这之后,合作非常顺利。

  我提供给甲方的标准三维模型,从投资、设计、施工、加工这套工艺来说都是很标准的。但是在传统的建筑设计院,包括业内著名的建筑事务所,外墙大样用虚线表示,标注“此部分厂家解决”。这实际上给业主留了一个很大的麻烦,因为他们还需要另外请幕墙顾问来完成这部分工作,完成后还不保证能符合规范。

  直接采用三维方式设计,模型完成的时候,里面不会有不交圈或碰撞的情况产生。竣工后的建筑跟当初的效果图,就像我所完成的那些项目,几乎分不出哪些是效果图,哪些是实景照片,其中的差别微乎其微。

  设计效率:以一当十

  对于被效益压头的建筑设计院来说,效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效率。如果说当年邢豫元用半天的时间解决了传统方式一个半月都无法解决的难题纯属偶然,但成为独立设计师后,他通常是一个人接手一个公司的活,独自承接整个建筑的全部外立面设计,包括出施工图等施工配合工作。一人,何以有此以一当十的效率?

  问:您是行业内比较早意识到建筑中的异型元素只能用三维来表达、出施工图的人士。但是我们注意到,即便是采用三维较早、使用也比较成熟的欧美著名建筑事务所,也没有您这样的效率,仅凭一人之力就完成像悠唐生活广场那么大体量建筑的外立面设计,您是怎么做到的?

  邢豫元:采用三维设计之后,我一个人能干很多事。从结构到管线到外立面的设计都可以由设计师一个人完成,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还能更加精确的进行设计表达并指导施工。

  说起用三维技术来实现设计,即便是一些知名的欧美建筑设计事务所,仍然没有抓住三维设计的精髓。他们的工作方式至今也还是:建筑师画草图,助手根据建筑师的意思去实现,或用三维、或用二维,最后拿给业主的是合成的三维模型。在我眼里,这不是三维设计,只是用三维合成模型而已。

  三维的高效,从本质上来说,是先有模型,所有的修改应该在模型当中通过虚拟方式完成,获得认可后,从这个三维模型中,根据需求切出施工图来。比如我自己设计时,先画一个草图,直接在BentleyMicroStation平台上用三维进行设计,模型出来后我再琢磨,所有的设计修改都是直接修改模型。最后拿着三维模型跟业主做汇报,业主同意后,再根据需要出施工图。

  另外,在建筑设计中,世界著名建筑中的一些经典元素经常被借鉴。但借鉴终归是借鉴,最后是否能用也是考验建筑师功夫的地方。在三维平台上,借鉴设计变得更简单,模型拷贝过来之后,可以直接在三维平台上做结构分析,然后做相应的修改设计。不管是原创还是借鉴,三维平台都能将设计师头脑里的建筑搬到模型中。在完整的模型中,所有细节会确定下来,包括每一层的厚度、钉子的样式、位置等等,这样做出来的三维模型,出图几乎没有难度。

  但是传统工作模式,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效率的。例如以前我的工作,一个项目上了七个建筑师,其中有五个人的工作是去跟结构设计部门对图,还有一个人专门统计门窗的数量,就是对着每张图数门窗户的数量。

  同样的项目用BIM流程,两个设计师足够。一个管外头,一个管里头,一些设计细节,如管道的具体位置、是否有碰撞等,在BIM模型里都可以直接看得到,也能直接统计。这中间节省的人工和时间就是我出效率的地方,因为在BIM模型中,这类工作不构成时间。

  问:的确如您所说,采用了三维之后,一个人能干很多事。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国家要求的都是二维交付标准,交付成果的时候您有没有遇到麻烦?

  邢豫元:没有。这是我最快的一个部分,我三维模型都建完了,出图那会儿是我最舒服的,短短几天内交给他们后,我就没事了,我从没觉得痛苦。从三维模型中输出二维图纸非常方便。

  在我看来,三维设计、二维出图两者并不冲突。因为二维设计也是用平、立、剖的方式去表达设计。当项目很复杂的时候,比如刚才提到的钢梯用传统的二维方式很难表达,用三维就很简单。这其实是一种设计理念,一种利用技术的理念。技术是辅助设计的,设计师首先要对自己面临的设计问题有整体的认识,然后选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设计。

  在建筑设计这个行业,有一个日本大师说过,不要拿“平立剖”去思考,为什么?因为“平立剖”是给施工人员用的。建筑师要跟雕刻家一样,需要从三维的视角直接去做建筑,如果为了画“平立剖”二维图而做建筑设计,肯定会出错。以前的工作中我曾见过,一些资深设计师,画了几个住宅,每个立面都很好,但后来施工的时候,发现两个立面互相错位了一厘米,更为麻烦的是,还搞不清楚从哪层开始错的。用三维的好处在于,从完成的三维模型中生成的这几个面肯定不会有不交圈的情况。实际上,在跟设计院合作的时候,我经常用MicroStation三维给他们纠错。因为我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在他们二维图的基础上做的改造。

  设计反思:区别就在于理念与工具

  纵观建筑设计这个领域,即便是在欧美等著名建筑事务所里,仍然是建筑师带五六个助理的传统模式。尽管进入了三维设计时代,大多数建筑师仍然没有呈现“所见即所得”的结果,用三维工具合成效果图也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问:这样看来,三维的效果和效率摆在眼前,但大多数建筑设计院仍然甩不开二维设计,为什么还有这种怪现象?

  邢豫元:从根本上说,应该是理念的问题。现在的大多数设计师,在当学生的时候,只是见过一些可以称得上理念性的三维工具,那些工具只是表达了三维设计的理念,在具体操作上,归根结底还是用二维图合成三维模型,也就是很多设计院当前存在的“翻模”这个过程。他们没有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三维设计。

  在这种传统的二维设计中,可能是由于工具的原因,造成设计师的想象力方面的局限性。让他们养成了一种表达得不太充分这样一种思维惯性。就像我们用傻瓜相机,拿起来就拍,这让你认为拍照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你用单反相机,肯定在操作上、视角上都跟傻瓜相机不一样,最后拍出的图片也不一样,其实是因为拍照时考虑的东西不一样。

  我做设计时,自始至终只是使用BentleyMicroStation这一个软件,基本上是这个软件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从93年毕业工作开始,MicroStation只有初步的三维功能,到后来越来越强大,引入了实体和曲面模型后,做三维就更加容易了。我在使用中也慢慢形成了一种和这个软件开发思路类似的思维逻辑。

  还是一句老话,转变思维,要从解决问题整个根本出发,不能为了三维而三维。设计师要把建筑当做一个整体来看,要有深刻的认识,而三维模型也可以帮助你拥有这种全局的视野。

  后记:看了邢豫元精美的设计作品,有人问邢豫元,是否是处女座,他断然否认,只是说自己有点强迫症,喜欢把事做的精美,而其中一个手段就是采用新技术。

  当技术进入到我们的视野时,也许,我们也应该犯点强迫症,强迫自己去拥抱新技术。

  一旦你掌握了新技术,看似复杂的东西往往可以很简单来实现。MicroStation是这样一个东西,BIM也是这样一个东西。

  注:作者系IT与通信市场咨询顾问,专栏作家,电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