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是解决我国电力缺口和秸秆焚烧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最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国家重点支持产业。笔者结合对相关企业的实地调研,对如何把握生物质发电行业的优势与风险,提高银行授信支持的科学性,提出几点建议。
对拓展生物质发电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从技术角度分析。在新能源中,生物质直燃发电的技术门槛最低,也是目前生物质替代煤炭最成熟的方式,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化规模。生物质发电技术在我国已经相对成熟,二代电厂与国外的发电效率已经相差无几。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相比,生物质直燃发电的原理基本与火电相似,电能稳定、质量高,对于电网而言更为便捷,不存在调峰问题。与同样稳定的水电相比,二代电厂全年发电小时数可以达到7000~7500小时,水电则只有4000~5000小时,而风电、太阳能则更低。生物质能发电成本比太阳能发电成本低,可以预见,未来5年生物质发电行业将快速发展。
从投资的角度分析。投资同等规模的生物质电厂大约是投资火电成本的两倍。尽管火电拥有前期投资费用较小、不受季节因素影响等优点,但存在燃烧效率较低、污染大等劣势。据测算,如果我国生物质能利用量达到5亿吨标准煤,就可解决我国能源消费量的20%以上,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资源综合利用率、优化了地域能源结构,投资的边际收益还会加快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原材料的供应一般不成问题。企业所有上网电量全部由国家电网收购,上网销售有保障。同时,国家为了支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在税收、上网电量等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一定时期的发电磨合,管理比较规范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从企业发展潜力分析。生物质能源被称为第四大能源,国外早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生物质发电将废弃的农林剩余物收集、加工整理,形成商品,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助于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排放量,减少空气污染,也有利于实现能源多元化,减少我国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目前我国生物质电厂除了发电以外,50%~60%的热能都损失了,如果在发电过程中实现热电联产等运行方式,转换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效益会更好。电厂排出的灰渣可进行综合利用,根据燃用的生物质燃料种类的不同,分别用于生产水玻璃、活性碳和有机肥、复合肥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不仅环保,也可以增加企业效益,再加上CDM项目的补贴,企业效益会更加明显,发展潜力较大。
加快金融创新,不断拓宽银行授信范围
在加大对行业研究的基础上,银行经营应高瞻远瞩,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的立足点和着眼点,追求商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平衡。
适当加大对行业内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生物质能需要在一定的半径内收集原料并支付一定的费用。信贷支持重点必须是选址在粮食的主要地区、技术成熟的优势企业。秸秆发电厂的燃料收集半径对其经济性有较大影响,专家计算,燃料收集半径由30km增加到50km时,秸秆发电厂的盈利能力降低20%~30%.银行应支持秸秆发电厂燃料收集半径以不大于50km为宜;对于单季农作物产区,秸秆发电厂的装机规模不宜大于3万千瓦。
对进入行业时间较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具备较强的资本实力、投资运营生物质发电项目经验丰富的企业,且项目列入国家能源局批准的省级生物质发电规划,银行可支持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提高其产能利用效率或降低生产成本的中期贷款。第二代电厂比第一代电厂技术更加先进、运行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好。可以续作第二代电厂的中长期贷款,支持企业实现热电联产、醇电联产、醇化联产等。通过节约投资,实现优质产业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