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发电机网   请 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行情动态 >> 委员李小琳:迎接行业“新常态”发电企业多手

委员李小琳:迎接行业“新常态”发电企业多手

时间:2015/3/16 17:11:00   来源:中国电力网   添加人:admin

  新电改即将启动,电力行业迎来了市场竞争更激烈、节能减排要求更严格的“新常态”。尤其是提供电力能源的发电行业,能否适应新电改的潮流,在治理雾霾的背景下,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备受社会关注。是继续做火电还是发展新能源?是继续专注于发电,还是将服务拓展到整个产业链?如何走出去?在选择之间,发电行业的未来走向似乎开始明朗:由火电为主转向水、火、新能源并举;由专注于发电转向为消费者提供量身定制的能源服务;借助“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小琳的专访中,我们看到了能源央企在“新常态”下的变革路线和未来电力产业的发展方向。

  由火电为主向水、火、新能源并举的电源结构转变

  记者:在治理雾霾的大背景下,如何更清洁地发电广受社会关注,中电国际如何在传统火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找到平衡点?近来,“风靡”火电企业的“近零排放”技术备受争议,中电国际在这方面是否有考虑?抑或还是将重点放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

  李小琳:其实不管是火电的“近零排放”技术还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只要符合国家标准、有利于国家能源发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都会积极引进、推广。

  作为能源央企,中电国际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率先实施“上大压小”,并大力实施环保节能改造,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的大机组,同时积极探索新能源专业化运作平台,在国内率先进军新能源领域,较早成立中电新能源公司,进行专业化开发清洁能源项目的运营,不断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目前,我们已实现了由火电为主向水、火、新能源并举的电源结构转变。

  近年来,我们关注到“近零排放”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因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身为央企的企业责任。所以,只要“近零排放”技术符合国家标准,利于行业发展,我们一定会积极引进,帮助我们进一步优化排放改造工作。

  能源服务的大发展即将到来

  记者:如果新电改推行,发电行业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为了提升竞争力,很多发电企业开始考虑从原本的专注于发电转向全方位的能源服务。但谈到能源服务,可能大部分人对这个概念还是很模糊。您可否介绍下电力行业未来能源服务的大致方向和模式?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能建立成熟的能源服务模式?

  李小琳:长期以来,电力生产都以一种远离终端消费者、集中、封闭的方式运行;消费者也都只是作为一个被动接受者,从来不会关心、也无从知道自己用的电是从哪儿来的,是谁生产的。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应用和传统配电网络的深度融合,分布式多能联供和智能电网相结合的能源服务模式,这些年在欧美发达国家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在这种模式下,能源的生产者不再是远远地为消费者提供标准化能源产品的大工业生产者,而是走近消费者,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及其所具备的资源条件,量体裁衣、量身定做,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能源也将越来越“智慧”。从城市建筑到交通工具,乃至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将变成能源的主动管理者和创造者。

  实际上,早在2011年,我和我的团队就提出了“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的理念,开始了分布式与智能电网相结合的模式探索。

  应该说,当前我国能源服务行业成长起来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但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而新电改的实施将有助于这些障碍的扫除。

  电力行业可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出海

  记者:根据商务部的最新数据,中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您认为电力行业“走出去”主要方向和优势是什么?电力行业是否会出现像中海油并购尼克森那样能起到轰动效应的海外并购?

  李小琳: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基础施工技术和电力运营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现在,我国传统火电、水电企业,以及新能源电力企业都有比较鲜明的优势,而且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特别是火电方面,排放标准不断升级,十分严格,甚至超过欧美一些大国,在环保节能实践上具有突出优势。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不断推进,给中国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对外投资机会。“一带一路”的实施将大幅度推动相关国家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我国发电企业“走出去”,给国内电力企业整条产业链带来强劲的增长点。

  近些年,中电国际不断加强技术交流和互访,先后与世界自然基金协会、德国欧亚风能联合会、瑞典能源部和HM公司、中波基金会等达成了战略合作,国际化项目已成为我们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进行的澳门电力、越南永兴BOT煤电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煤电项目开发,就有一些成功的经验。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发展壮大的中国企业将目光转向海外,中国的电力企业也在逐步实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