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期货市场待发力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见习记者白宇
11月,我国部分城市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这不免让人们对冬日的天气又多了一层忧虑。而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肩上的担子似乎又重了一些。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15年中国气体清洁能源发展与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天然气的相关问题也引来热议。其中,记者了解到,天然气期货交易市场的发展正迎来良机。
政策监管趋于完善
“商品期货的价格已成为相应大宗商品国际现货贸易定价的基准,欧美期货市场成为重要资源的定价中心,期货在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业务组法律与产品组负责人陆丰在会上表示。
关于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陆丰解释道:“期货市场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价格发现。
比如现在热门的油价问题,大家相对比较理解,但在期货市场出现之前,如果不从事油的现货贸易,基本上无从谈起。”具体到我国,部分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剧烈,亚洲进口天然气价格随油价波动的趋势也非常明显,这给我国天然气企业尤其是天然气的进口、生产和流通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天然气期货市场的推出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药,可以为天然气企业提供管理价格风险的有效工具,保障天然气上下游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市场价格波动过分干扰。
“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期货市场现已建成多个层级的法律体系,包括现已进入筹备阶段,预期在未来的一两年之内可能会取得突破进展的《期货法》,以及在行政法规方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陆丰补充说,“在市场监管方面,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主体是中国证监会,同时中国期货业协会作为行业的自律组织,中国保证金监控中心作为行业的数据和风险管理中心,与中国证监会派驻各地的证监局和交易所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市场监管体系。”
LNG基准价市场空缺
“全球LNG现货贸易比例正逐步增加,灵活性也在逐步提高。具体体现在贸易合同的期限缩短和目的港限制的放松两个方面,这给LNG的充分市场化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发展契机。”在谈及天然气贸易现状时陆丰表示。
具体到亚太地区,FGE全球能源咨询公司副董事长吴康称:“亚太LNG进口量占全球的70%以上,从天然气消费规模和气源来看,中国市场规模更大、气源更加多元化。中日韩三国是亚洲地区LNG进口的三大核心国家,中国遥遥领先于日韩,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空间更大。”“虽然亚太地区LNG进口和消费的数量比较大,但是目前亚太地区对于油气权威基准价市场的建立还处在空缺状态。”陆丰同时也表达了对亚太地区LNG发展的担忧。
陆丰进一步解释说,亚太地区天然气市场主要参考的是北美的HenryHub和欧洲的NBP,缺乏基准价市场,虽然也可参考日本的到岸原油进口价指数JCC,但其也不能与天然气市场挂钩,无法准确反映亚洲天然气市场的供需情况。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编著的《中国气体清洁能源发展报告》也指出,当前亚太地区没有独立、权威的天然气基准价,天然气贸易价格被动参考油价,不能反映天然气市场自身的供需变化情况。
机遇众多但挑战不少
在此情景下,我国天然气期货市场的出炉似乎成了一种必然。
“我国天然气市场规模很大,同时也是世界天然气第六大生产国、第三大消费国和第四大进口国,而具备这种条件的国家和地 区相对较少。一般来说,想成为权威的基准价市场必须具有非常发达的现货市场为基础,我国发达的现货市场为后期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陆丰说。
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决定了期货市场能否成功。亚洲其他地区的衍生品市场纷纷上市过十几个涉及油气的期货产品,但都相继失败,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缺乏庞大的现货市场作支撑。
“进口天然气气源的多样化也是我国的一个优势。”陆丰补充说(见图)。数据表明,我国进口气中的管道气占了54%,主要来自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液化天然气则主要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预期随着美国市场天然气产量供应的进一步放大,北美地区有可能变成新的天然气供应地区。
广泛的气源也预示着天然气供需结构的安全性有了较大保障,同时支撑着我国天然气市场化的进程。
“虽然机遇众多,但是天然气期货市场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的。”在谈及发展天然气期货市场面临的挑战时,陆丰表示:“一方面天然气贸易的灵活性依然不足。当前的天然气市场价、进出口市场准入相对自由,但传统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贸易对设施的高度依赖是瓶颈;另一方面,目前天然气的存储设施较少、气化损耗大、接收站的储罐都是用于中转,很难在期货市场的实物交割领域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管网设施,第三方准入仍需进一步推动。”
责任编辑:廖红兴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