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国家指望“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收益,并未准备好投入,一些国家的势力甚至公开恐吓,“支持不足而捣乱有余”,可能配合外界干扰“一带一路”建设。政局不稳或对华关系紧张,更导致立场的逆转。基础设施投资都是战略性、长期性的,有赖于沿途国家的政局稳定。
“一带一路”沿途、沿线诸多国家中,目前表态支持的有50 多个,但是无条件支持的并不多。多数国家指望“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收益,并未准备好投入,一些国家的势力甚至公开恐吓,“支持不足而捣乱有余”,可能配合外界干扰“一带一路”建设。政局不稳或对华关系紧张,更导致立场的逆转。基础设施投资都是战略性、长期性的,有赖于沿途国家的政局稳定、对华关系稳定。要防止可能的颜色革命干扰和对华挑拨。
如何确保“一带一路”的安全?换言之,如何将利益共同体变成利益+ 安全共同体?中国如何与有关国家合作,提供安全公共产品?针对“一带一路”的政策、道路、贸易、货币、人心“五通”的地缘政治风险,首要的要处理好以下挑战:
美国的战略围堵
“一带一路”是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才能建成的伟大事业,如何处理好与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及全球化关系?美国可能的破坏包括:一是美国的联盟体系破坏“一带一路”建设:与沙特的特殊关系怂恿三股势力搅局。二是为维护海上霸权,不断强化印太战略,加强亚太、印度洋军力,重点利用东亚海洋领土争端,挑唆声索国制造事端,企图“以邻制华”、“困龙浅滩”,遏阻中国“海洋崛起”。三是策动沿途国家(尤其是缅甸、越南、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四是加紧通过利益集团代言人对我施加影响,策划推动“五独”势力的合流,推动台湾加入TPP。五是与日本一道,借助基础设施建设的环保、劳工标准等,利用亚行阻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败坏“一带一路”声誉。
当然,战略分析总是从最坏处着眼,追求最好。现实表现中,美国并非一味反对,或围堵我“一带一路”战略。未雨绸缪,必须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化解美国的战略疑虑,破解美国可能的战略围堵。美国是实用主义的国家,美国公司、个人可能率先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推动美国政府更新观念,转变看法。我们也尽可能将美国利益融进来,引导、塑造美国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并以其盟国态度反推美国立场变化,使之朝向有利于、至少不妨碍或少妨碍“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发展。
俄罗斯的战略猜疑
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兴衰与俄罗斯、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密切相连。“一带一路”的关键挑战,在海上是美国,在陆上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2015 年1 月1 日起正式投入运营,其成员国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该组织还将吸纳新成员,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会加入,不排除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未来加入的可能性。如果算上吉尔吉斯斯坦,将有三个联盟成员国与中国接壤。其中哈、吉均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普京曾表示,经济联盟将成为独联体地区的一个经济引擎,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态度一度是警惕和紧张的,一是怕绕过俄罗斯;二是怕与欧亚联盟相对立;三是怕取代上合组织。经过不断做俄罗斯政府工作,终于取得其支持,并将其远东开放和远东铁路改造项目融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带动俄罗斯经济发展。在具体规划、实施中,需要中方始终考虑俄方利益,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因此,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能带来的麻烦不只是以其主导的地区合作组织分化有关国家,更在于欧亚经济联盟的不接轨,不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与“一带一路”理念、体制不兼容——铁轨的不兼容还是技术层面的,观念上的不兼容更麻烦。
印度的战略不合作
在2014 年底于中国人民大学演讲中,印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谢刚称,印度未表态支持“一带一路”理由有三:一是成本巨大(要8万亿美元大规模投入),印度不愿投入,担心无法获益。二是所经地区争议、动荡,比如经过克什米尔地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过缅甸不稳定地区,中巴经济走廊经过不稳定弧等。三是担心被中国包围,尤其是从海上、陆上恶化印度安全环境,担心美国的介入影响其独立自主性等。
但是,印度并未公开反对“一带一路”战略,甚至赞同将东北邦开放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对中国的工业园区、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十分看重,是可以争取的。针对印度的大国心态与安全关切,中印可效仿中日21 世纪友好委员会机制建立中印21 世纪友好委员会,加强战略磋商、地方交流,推动民间智库联系,探讨中印在印度洋、南海合作开发、经营的可能性。
日本的战略搅局
作为美国的盟国和中国的战略竞争者,日本一定不会坐视“一带一路”成功,可能成为美国联盟“使绊战略”的排头兵。日本在丝路沿途国家经营多年,“一带一路”动其奶酪,可能采取如下措施破坏:一是在中南半岛、孟加拉湾搞互联互通与我唱反调;二是利用其对外直接投资(FDI)优势搅局;三是通过非政府组织破坏我项目;四是利用亚行基建项目与我竞争。当然,日本并非不能争取。中日韩自贸区、外长会晤以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都在化解日本可能的战略搅局。“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北部延伸,联通韩日,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希望。
如何应对有关风险?应确立两容、两分、两轨思路:所谓“两容”,一是与当地已有合作架构的兼容,尽量不另起炉灶;二是与域外力量的包容,不是排挤俄美欧日等域外势力。美国的比较优势是军事联盟体系,中国的比较优势是人、技术、经验和地缘,可以参照北约与欧盟的合作模式——北约提供欧洲的硬安全、欧盟提供软安全服务,避免重复、竞争——实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一带一路”的兼容。
所谓“两分”,就是分好工、分好责,不能全包。金融投资不能央行托底,安全风险不能解放军托底,必须让当地利益攸关方和社会力量对接上,把我要维护安全变成他们要维护安全,把我们的风险变成他们的风险。所谓“两轨”,就是针对沿线及域外国家的各种心态,在以下方面同时推进:
一是安全与经济双轨:与有关国家的领海主权争端通过双边谈判的方式予以解决,但不影响海上丝绸之路的推进。美国提出TPP,并没有人质疑美国与这些国家还有双边的利益冲突。这就提醒我们,应该强调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推进区域合作倡议和国际公共产品的价值,不受历史和现实冲突的干扰,避免把它说成是中国单方面推进的战略;
二是双边与多边双轨: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合作,比如自贸区、投资协定谈判很重要,多边的经济走廊,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很重要,是联系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纽带,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拓展经济合作、互利共赢新模式;
三是南海与印度洋双轨: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印度洋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站,对于联系亚非欧大陆至关重要,两者都是通达欧洲终点站的必经之道。通过瓜达尔港、克拉运河绕开马六甲海峡,是双轨推进南海、印度洋的可行举措。
当然,双轨是形式,不是目的,最终要实现双轨统合,一盘棋推进。从外部环境讲,美国仍然是牛鼻子,要摒弃绕开美国的侥幸心态;俄罗斯、海湾国家合作组织、印度、伊朗、土耳其等是关键节点,欧盟是抓手。除了与陆上丝绸之路精神相通内容外,海上丝绸之路更强调开放、包容、透明原则。海上丝绸之路合作要照顾各方关切,才能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新亮点。
最后,要抓住欧洲。“一带一路”并非我单向推,终点站是欧洲,需要西头来主动对接。尤其是要借助欧洲运筹好中美俄大三角关系,调停乌克兰危机。以中欧新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欧海洋合作、第三方合作、网络合作,共同致力于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等“五通”,管控好“一带一路”风险。推动欧盟加入“海上合作组织”;与欧洲国家合作共同经营中亚、中东、西亚北非市场。提升互联网国际治理的话语权;抓住美国放弃国防互联网域名的管理权的时机,联手欧洲推动互联网国际治理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