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发电机网   请 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市场分析 >> 新常态下电力装备如何逆势突围

新常态下电力装备如何逆势突围

时间:2015/5/13 14:12:00   来源:国家电网   添加人:admin

  “困则思变”,经济新常态下,装备制造市场目前面对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直面挑战实现逆势突围?设备租赁模式的出现对产业链有哪些推动作用?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看来,只有坚持自主创新,理顺产学研用之间的关系,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才是将来的发展方向,而租赁模式就是一种企业组织方式的创新,不仅能够减轻企业负担,更能避免恶性竞争,实现“抱团走出去”。

  记者: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陈斌: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一直在坚持改革开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最早是成套设备的引进,然后是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现在是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电力设备领域,我们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们的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包括特高压,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检验。我一直认为电力行业,包括发电设备和输配电设备是我们国家“走出去”比较有优势的产业,甚至比高铁、地铁做得还要好。

  但我们也面临着问题,尤其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市场和需求整体放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重大技术装备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关键设备、关键材料和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最具升值空间,也最具有技术含量的,如果没有这些零部件,成套产品和设备是很难升级的。

  很多跨国公司不愿意转让这些核心技术,合资向独资演进,形成垄断,恶意降价,封杀国内产品成长空间。而国内有些企业也乐于采用进口装备,正因为依赖进口,不掌握这些核心技术和产品,由此导致我们的结构调整和研发创新都很困难。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陈斌:首先是体制机制的问题,我曾经建议全部取消进口设备减免税政策,相反,对自主研发的企业要进行鼓励。鼓励国企、央企和预算内投资的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和行业重点建设项目带头采购企业创新产品。

  高端装备国产化应成为国家意志,政府要保护和用好依托工程这一宝贵资源,使之成为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孵化器。

  进入“十三五”,高端能源装备由大变强的目标更为明确,将进一步提高电力装备等优势行业产品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常规产品继续提高性价比,积极推进重型燃气轮机、大型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以及光伏等发电设备、大型海上风电机组、高效储能设备、先进电力电子器件等国产化。

  记者:在经济新常态下,装备制造企业面临哪些新挑战?应该如何取得取得突破?

  陈斌:经济新常态下,机械行业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趋于活跃,高端装备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大型核电、水电、火电和风电设备、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天然气长输管线加压站设备等高端装备自主化水平明显提高。

  但我们不仅要注重这些硬的东西,更多的还要关注“软环境”的营造。比如技术、标准、规范的提高,这些才是建设工业强国要解决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生产关系的理顺,包括研发创新体系。特别是企业跟高校的关系、跟科研院所的关系、跟银行的关系等,只有把这些关系理顺,建立一个非常健全的体系,才能真正把产业做大做强。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自主创新、天然气长输管线加压站设备的国产化,都证明了产需双方紧密合作对高端装备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要继续坚持并推广这一经验。

  记者:为了特高压的大规模开工建设,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了特高压设备租赁公司,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租赁信息和重大装备的资源共享。对于这种模式您怎么看?

  陈斌:租赁这种模式其实很早就有,这是一种企业组织方式创新。但是在我们国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发展起来。我是赞成成立租赁公司的,尤其是当下“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我曾经提过一个建议,就是工程机械行业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成立设备租赁公司,囊括工程机械企业、交通部门、施工单位等,通过模式创新避免恶性竞争。

  国家电网公司的这种行为值得肯定,尤其是大型工器具的施工设备,它的残值很高,一台机械用几十年也是有的,通过租赁方式把这些过剩产能组织起来,能很好地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这种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也能带动上下游装备企业的发展。

  记者:租赁公司能不能做成全球性的企业?

  陈斌:完全可以的。比如特高压设备租赁,哪里有项目开工,施工方就可以跟着去哪里建设。国外也有很多租赁公司是国际化企业,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全球性的企业,一定要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营,有规范的法律法规,先进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