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至29日,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召开。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亮出了“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张,一时间,“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亚投行”一起,成为当下最为炽热的热词之一。
按照最朴素的理解,“命运共同”,可以是患难与共的夫妻,可以是出生入死的战友,可以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生意伙伴,可以是很多很多。但在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之间,这一宏大甚至有些深沉的词汇,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又将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博鳌论坛期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此话题,广泛采访中外与会者,以期对“命运共同体”作出客观、明晰的解读。
是对未来的希望,也是亚洲国家对自己境遇的认识
亚洲古称“亚细亚洲”,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世界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陆地面积将近占世界的30%;人口最多,超过41亿,占世界60%以上。“文化多元”是亚洲的特色,每一种文化都有独特魅力,近年来,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势力迅速崛起,亚洲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大洲,其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核心角色。亚洲,正走在迎接新未来的路上。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在演讲中11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他表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首先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看待别国发展壮大和政策理念,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要共同维持亚洲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和良好发展势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为一己之私搞乱地区形势。
事实上,早在2013年4月,就任国家主席之初,习近平在当年的博鳌论坛年会上发表演讲时就提到了“命运共同体”;时隔两年,在以这一关键词为主题的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对“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更系统的阐述,提出各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习近平特别强调了“大国”的责任,指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他同时提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为一己之私搞乱地区形势。
“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迈向命运共同体,中国能做些什么?习近平说,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决心不会动摇;坚持共同发展,理念不会动摇;坚持亚太合作发展,政策不会动摇。“三个不动摇”体现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分析指出,中国有实实在在的举措: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覆盖亚欧非三大洲,连接亚欧两大经济圈,能够促进沿线国家间相互合作。
关于命运共同体,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希雨则理解为:“亚洲各国都在谈论‘命运共同体’,这一语道破了亚洲未来的本质,也一语道破了亚洲各国关系的本质。归根结底,大家还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关系,或者讲就是一损俱损、一荣共荣。”
上海市政协常委屠海鸣撰文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命题的提出,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先生对习近平的评价,“他是曼德拉级的人物”。屠海鸣认为,放眼今天的世界,全球化、信息化改变了一切。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安全角度考量,国与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抗意味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局。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仅是战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成为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历史逻辑的深刻洞察和现实问题的精准把握。
“‘亚投行’潜力无限,将成长为强大的国际金融机构并在亚洲发挥可持续的、长期的作用。‘命运共同体’则是站在更高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判断。”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一位企业界人士如是说。
“命运共同体”将如何实现“共同”?现阶段看,伴随着中国投入的400亿美元“丝路基金”,已经起步的“一带一路”战略将覆盖亚欧非三大洲,连接亚欧两大经济圈,这将促进沿线国家间相互合作和共同繁荣。同时,随着亚投行筹建,“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得以进一步具象化。我们可以乐观地预判,未来,“命运共同体”成员将集体享受亚洲经济一体化结出的硕果,而中国的作用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重要。
采访期间,不少受访者均认为“中国有强大的带动力”。一些受访者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以现在每年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其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未来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这些都会给亚洲国家带来实惠。
中国还不遗余力地改善内外合作环境。中国和东盟国家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致力于2020年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这将为亚洲国家发展提供更大平台。中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将有利于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让外企分享到更多投资红利。
亚洲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成,亚洲的资源非常富足,而亚洲各国的发展差距却很大,这预示着亚洲各国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如果能打通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瓶颈”,实现互联互通,就可以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让大家都得到好处。因而,合作是唯一出路。
命运共同体的“博鳌共识”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福田康夫:
40年前没有人能够预料到今天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开始换挡,逐渐换为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以此获得更高速的成长。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希望中国的经济在更为开放的经济体制下,与世界进一步融合,能够支援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各种区域合作和努力。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曾培炎:
最近几年来世界的经济重心正在向东亚地区倾斜,东亚的经济总量看来已经是不小,全球已经形成了欧盟、东亚、北美三个超过18万亿美元的经济板块。
但是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东亚地区的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合作仍然处在比较低的水平,经济一体化程度远远落后于其他两个板块。全球经济格局正在面临新的规则、新的标准、新的体系、新的合作模式的重组和再造。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趋势中,东亚经济板块必须跟上发展这个潮流。
博鳌亚洲论坛新任理事素拉杰:
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对于东盟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显然是会带来很多好处的,如果我们没有互信、信心和信任,就很难推动地区的发展。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喜欢他的演讲,因为他在讲话当中提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观点,对于国家之间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话、通过我们深入地来实践“命运共同体”这样的哲学来解决。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Stephen GROFF:
我觉得亚洲各经济体间互联互通会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繁荣,减少贫困,并且在未来带来更多的增长。
经济学家马丁·雅克:
我对亚洲的崛起当然不感到意外,这并不是全新的现象,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亚洲的人口非常巨大,彼此之间的差异非常之大,所以互联变得格外重要。
海外媒体:中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展开一盘由中国主导的外交大棋局。发表主旨演讲的习近平,向全球展示了这个大棋盘的主轴:“一带一路”、“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这表明中国将利用这些平台,和亚洲乃至世界各国建立“命运共同体”。分析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配合“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向全球伸出的橄榄枝。中国宣称以“亲、诚、惠、容”的理念,让亚洲邻邦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搭上中国高速发展列车;但同时中国以帮助第三世界各国建设基础设施的方式,快速增强在全球的政治影响力。
习近平所诠释的“命运共同体”式的人类发展与不同文明的共处哲学,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致力于塑造国际新秩序道路上的深刻印记。今年的博鳌论坛,习式“命运共同体”,“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成了博鳌论坛中涉及国际关系的唯一关键词,引起前所未有的各方喝彩与舆论关注。究其原因,堪称是现实使然与文化自信。中国在建立“亚投行”问题上的高姿态,各国放弃同盟壁垒的共襄盛举之势,某些国家小肚鸡肠的对抗思维的失势,都从现实与观念两个层面,证明了中国“命运共同体”道路的可行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恐怖袭击频仍,文明冲突加剧,在充满挑战的严峻国际形势下,各国理应以某种新的哲学、新的文化、新的态度对待冲突与分歧。而中国之“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文化情怀,对于化解冲突、缩小分歧,求同存异,应该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一直力推亚洲地区合作,尤其是在地区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中国推动成立亚投行的做法无疑是这一战略的直接体现,40多个国家申请加入亚投行也表明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极大提升。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表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本质上都是开放而非封闭的,这突出表明中国倡导的地区和周边发展模式并非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垄断。习主席对于各国平等相待和新安全理念的阐述,也直接表明了中国仍将坚持所有国家在地区发展和安全事务中地位平等的国际社会理念和和平发展的道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