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能源局召集了众多著名能源电力企业在京召开能源互联网会议,决定牵头制定十三五能源互联网规划,并倡议建立中国能源互联网联盟。与会者中不仅有像华能这样的传统的电力巨头,还有像远景能源这样的电力设备企业新星,更让很多传统能源人意想不到的是,百度也在受邀名单中。虽然,腾讯和阿里都没有在这次会议中现身,不过在最近一系列的能源互联网大事件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BATH(百度,阿里,腾讯,华为)无处不在的影响力,这传递给我们能源人一个重要启示:在互联网时代,比硬件更重要的将是“软件”,能源企业的思维模式将需要基于互联网实践而重构。
能源互联网打破了行业中的信息不对称,极大提高了传统能源电力系统的效率,降低了成本。不过,能源互联网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更深远影响来自思维方式的革命,这将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核心是以“全连接”来重构能源企业的思维模式,电力消费者和发电企业之间、发电企业和电网之间、电力消费者和电网之间,以及服务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都是全连接的。能源企业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研发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等,都必须以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为出发点进行重构。只有能将互联网思维活学活用的企业才能在能源互联网大潮中脱颖而出。
能源行业互联网思维
第一剑: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能源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一切都要围绕用户思维,其他行业早就开始以用户为中心重构企业战略,但对于能源行业来说,企业恰恰最欠缺用户思维。能源行业企业早已经习惯了朝南坐,即使在竞争激烈的能源电力设备行业中,以用户为中心也往往被异化成以价格为中心。
真正的用户思维,要求能源电力企业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必须从市场定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乃至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不仅只是理解用户,而是要深度理解用户,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能源电力企业的商业价值必须要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举个例子,光伏电站开发企业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交钥匙电站项目已经不够,还要考虑到大部分电站业主并非专业的电站管理者,如果能够考虑到不同业主的电站使用习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电站托管和运维服务,真正让客户能够放心发电,省心管理,那就算成功做到用户思维了。
第二剑:极致思维
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以及用户体验都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
对于能源互联网,极致思维重在把握用户的微小需求,并且提供超越用户预期的服务。比如在纽交所上市的Opower,这家公司通过互联网交互平台分析家庭电费账单,帮助家庭用户节省生活中被不经意浪费的能源,甚至还有公司能够做到比Opower更极致,德国有一家公司是这么做的:每次你打开冰箱或者其他电器,平台就会通过移动终端立即告诉你,刚才你用了多少电,甚至还能让你知道,你比正常操作多用了或者少用了多少电,在社区里的排名如何。虽然同工商业能耗比起来,家庭节能省不了多少电,但Opower以及类似公司的极致服务很可能是吸引家庭用户购买其他增值服务的初衷。所谓极致思维的本质就是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消费者,不要忽视任何一项不起眼的需求。
第三剑:流量思维
对于互联网来说,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流量的价值不必多言,微信和微博之争、滴滴和快的补贴大战,说到底就是为了抢流量。在互联网行业竞争中,免费往往成了获取流量的首要策略,互联网产品大多不向用户直接收费,而是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用户、锁定用户。但是,免费可以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但绝不是一种商业模式,因此免费战略的核心就是如何将流量变现。能源互联网应用流量思维是可以有三种方式,首先是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其次是,短期服务免费,长期服务收费,第三种则是用户免费,第三方付费。
国内有些能源企业已经将这三种模式应用于市场,一家中国的智能风机企业,通过免费的建站模拟服务吸引客户,再通过销售运维服务变现。一家国内光伏电站服务企业向市场免费提供较简单的光伏电站气象预报服务,但是精准的气象预报服务则需要收费。还有一家国内光伏电站运维企业,向电站客户提供免费的数据监测服务,并将数据报告出售给有电站融资和交易需求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变现。
第四剑:社会化思维
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参与,最典型的模式就是“众包”,以“蜂群思维”为核心的互联网协作模式,意味着群体创造,不同于外包,众包模式非常强调平等协作,维基百科就是典型的众包产品。而能源互联网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众包定义的能源网络,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式发电电力网络,在能源互联网中,每一个分布式发电项目和微网都是一个众包单元,这些单元通过协作和互补构成了一张智能强健并且绿色经济的电力网络。在这张网络的背后则是数量庞大的企业和家庭参与者,包括电站开发,电站运维,微网运营,管理平台,需求侧响应等等,不同于传统电力网络,在能源互联网中每一个参与个体都是平等的角色,协作将替代传统的电网调度命令。
此外,在能源互联网时代,个人将首次能够参与能源系统的管理和投资,单个个体不仅能够通过互联网金融众筹建设分布式电站项目,还可以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主体参与需求侧管理,成为电力网络最重要的末端细胞。在能源互联网时代,电力系统将先化整为零成为微型单元,再通过众包模式聚沙成塔,哪个能源互联网企业能够利用好社会化思维,将亿万个体聚合起来,就将成为能源互联网时代的BAT。
第五剑:大数据思维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用户所产生的庞大数据量使企业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人”,而不是“目标人群”。这个时候的营销策略和计划,就可以更精准,要针对个性化用户做精准营销。在能源互联网时代,信息和数据的经营是能源和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至关重要,基于大数据分析,能源电力企业可以做到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提供精准的服务和营销、获得科学的管理决策能力、最大化资产效能、最小化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大数据记录了所有用电器和发电器的功率曲线,以及消费者的用能习惯,就可以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精细管理每一台用电器,做到精益用能,并且通过优化,可以实现每一个电站,甚至每一台风机和每一块组件的最大化输出,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此外,大数据的使用也使精确的气象预测和用电需求预测成为可能,仰赖大数据预测,发电企业和电网管理企业可以精益管理和调度系统内的电源,实现资源的精益利用。其实能源互联网产生的巨量能源电力消费数据,在能源应用之外,还有难以想象的商业价值,但需要通过其他行业的应用来变现,让我们开一个脑洞,对家庭来说,开灯往往意味着回家,关灯意味着出门,假使BAT能够通过电力数据采集器掌握每个家庭的开关灯时间,那岂不是可以非常有针对性的向用户提供出行方案和家庭娱乐方案?类似的能源电力大数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还有无数的可行性,就看谁有能力将数据变现了。
第六剑:平台思维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能源行业最大的平台其实是电网,但是由于电网的公共事业属性,导致电网这个超级平台的平台思维反而较弱,但这也给了其他平台以机会,比如光伏电站运维平台,智能楼宇能源管理平台等,将来能源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一定是平台之间的竞争,甚至是生态圈之争,因为单一的平台是不具备系统性竞争力的。
不过,当传统能源企业要转型互联网,或者新的能源互联网公司创业,当不具备构建生态型平台实力的时候,那就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平台,并非所有公司都有能力成为能源互联网平台,而且市场空间能够容纳的平台数量也不会很多。在一个共生共赢的开放式平台中,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照样能够获得长足发展。可惜的是,有少部分企业,虽然在做能源互联网转型,但出于传统思维的局限,建平台是假,跑马圈地是真。一个真正的能源互联网必然不是割裂和垄断的,当你在建墙的时候,被限制的只有你自己,开放合作共赢才是真平台。
第七剑:跨界思维
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开始融合,行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的触角已经无孔不入,零售、图书、金融、电信、娱乐、媒体等等行业早已互联网化,而制造,公用事业,环保,能源等传统行业也正在迅速被互联网融合。互联网的跨界颠覆,本质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包括结构效率和运营效率,对于能源行业也是如此。能源行业内部的跨界经营并不少见,在中国,例如协鑫这样传统的火电企业正在进化成为综合性能源供应企业,甚至转型成为能源服务和管理企业。而能源行业同其他行业的融合也将涌现,BAT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会成为售电公司,华为这样的通讯设备企业正在从事光伏电站运维,电动汽车企业经营微型电网业务已经成为现实,甚至电信运营商都有可能成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玩家。
未来类似的跨界整合会越来越多。能源电力企业如果不能主动参与这个大融合的过程,那就很有可能被动的被其他行业的优势企业所整合,不仅如此,能源电力企业也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圈子,有余力有理想的企业家也应该勇于跳出能源行业看世界,基于客户或者基于产品做跨界,比如,像阳光电源这样做逆变器的企业可以做电动车,像国网这样的公司也可以做虚拟电信运营商。
近日,作为我国前沿科学最高会议的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来自全球的52名顶级能源互联网专家济济一堂,共商能源互联网的中国之路,笔者作为中国信达的代表忝列其中,在三天的热烈讨论后,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能源互联网,不是简单的能源+互联网,不是仅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叠加在电力或者其他能源行业之上,重构能源电力企业的思维模式是最重要的,因为思维决定了行动和方向。
最后再次提醒下有志于成长为能源互联网领头羊的企业,千万不要忘记能源是为了谁,互联网为什么而成功?那就是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