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步伐的“单打独斗”实现之前,“搭船”或者“拼船”实现出海,或许是中国核电现阶段的现实选择之一。
1月29日,在中法两国高层见证下,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双方在核电站设计领域的有关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广核与EDF将围绕双方的核电技术,重点在特定领域或研究课题方面分阶段开展设计合作,以加强核安全设计改进,促进技术交流。
外界认为,作为中法核能合作进一步深化的体现,这份协议的签署,一来证明中广核在核电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科技研发等方面核心能力已获得合作伙伴的认可;二来释放了两者在包括英国核电项目在内的第三方核电市场继续合作的信号。
从“师徒”到“战略伙伴”,中法在核电领域的合作已有30多年历史,如今合作“阵地”逐渐从中国转向英国等第三国,这个模式或许会成为中国在核能领域国际合作可尝试的途径。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堆型,是实现核电“走出去”的必要条件。信息显示,目前全球共有美、法、俄、加、日、韩六个国家具备完整的大型核电技术输出能力。相关权威的统计数据显示,美、法、俄三国在核电技术输出上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俄罗斯的三代技术,由于是在成熟的二代技术上进行持续创新改进形成的,兼具先进性、成熟性和经济性特点,竞争优势更为明显。韩国自2009年拿下阿联酋核电项目后,在国际核电市场上也开始崭露头角。
“具备了核电技术输出能力的美、法、俄等国,在技术转让、人才和装备等本土化方面已有丰富的积累,尤其熟悉国际合作中的风险规避。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同行在合作中学习、借鉴。”一位业内核电工程师告诉记者,“进军欧洲核能市场困难很大,与法方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可以少走弯路,或者说期初合作是跳板。”
目前,除了与EDF合作参与英国欣克利角C项目以及赛兹威尔C项目,中广核主导的中方企业在英国市场还有目标,未来合作方式很可能从“法方主导,中方参与”变为“中方主导”,这也是实现自主技术、装备出口的一个过程。中广核方面有消息称,其布局国际核电市场的战略正在推进中,“国际核电开发进入技术和项目落地的新阶段”。
国家核电目前正与西屋公司合作开拓土耳其等市场。去年11月24日,国家核电、西屋公司与土耳其国有发电公司EUAS签署合作备忘录,启动在土耳其开发第三核电项目4台机组的排他性协商。国家核电总工程师王中堂日前透露,土耳其政府已经提供了厂址资源,国家核电和西屋公司近期也进行了厂址勘查。国家核电也公开表示,国家核电与西屋公司已达成共识:AP1000国际市场开发,以西屋公司为主,国家核电及中方企业支持;CAP1400国际市场开发,以国家核电为主,西屋及外方企业支持。
“未来,中国核电实现出口的目标国,也很有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继续进行第三方市场的开拓。”上述核电工程师表示,“比如,与中核集团签订重水堆和压水堆合同的阿根廷,几年前就有意愿通过利用阿根廷核电公司平台,共同开发第三国核能市场,其中包括转让核电技术和提供相关设备及服务等。”
国际能源署(IEA)和经合组织核能署(OECD-NEA)近日联合发布的《核能技术路线图》指出,未来能源的综合情景是核能装机容量达到930GWe,占总发电装机容量17%。根据该设想,实现2050年 930GWe需要未来每年平均新增核能装机容量12GWe。《路线图》指出,上述场景设想并非对未来的预测,但可以作为实现阻止全球变暖这一目标过程中可以参考的关于政策变化和工业发展分析基础。
从国际视角看,核电作为清洁、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式正被很多国家接受和认可,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需求表现旺盛。传统核电强国的目前发展重心在外,发展中国需求明显。中国是未来核电装机增长最快、增幅最大的国家,也有自主品牌核电技术。
“介于二者之间,机遇很好,挑战并存。”上述工程师表示,“在没有完全把握进军和拿下某个市场的情况下,通过合作寻找机会,借力发力不失为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