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支持风力发电的政策陆续出台和实施,长期沉寂的风力发电市场迅速被激活,一些企业不计成本争夺风力发电项目,目前的风力发电产业不仅过热,而且发烧。国家发改委特许经营权项目将会引导未来整个国内风电市场发展方向。拥有自主创新技术是目前特许权项目越来越看重的中标因素我国的风电产业历经20年试验、探索,至今仍没有成长为一个完整、健康的产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尚未长大成人的婴儿,最近却开始奔跑起来。
大干快上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支持风力发电的政策陆续出台和实施,长期沉寂的风力发电市场迅速被激活,一些企业不计成本争夺风力发电项目,圈占风力资源好的区域,2005年一年,仅内蒙古自治区就批了176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今年实施的风力发电项目超过300万千瓦,其中已签了设备订货协议的就有280万千瓦。内蒙古、广东、福建、山东、河北、甘肃、新疆等省区都在规划大型风电项目。甘肃省规划了两个百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场;江苏省近千公里的海岸线,几乎县县都在规划建设10万千瓦至20万千瓦的风电场;风能富集区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全市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可达2400万千瓦,未来5年将重点建设3个装机百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场,建成国家最大的风电基地。
由于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供货能力严重不足,国外风力发电设备厂家纷纷乘虚而入,分食上千亿元的风电设备市场……
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自绪说:各大公司像跑马圈地一窝蜂地上,争项目、争设备、争管理运营人才。风力发电设备难订,价格居高不下,各个集团互相挖风力发电专业人才,龙源集团的好多人就被挖走了。目前的风力发电产业不仅‘过热’,而且‘发烧’。
潜藏危机投资者争上风电项目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种考虑:一是准备应对国家可能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强制性要求火力发电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二是多年来摸透了国家产业政策的脾气,就等着拿到项目苦熬到全行业亏损,国家再次调整风力发电定价办法后,产业变得有利可图。
王自绪说:目前的竞标已经很不正常了。从最近的几次特许权招投标来看,尽管专家们都提出竞标价格偏离了成本底线,但国内大的能源公司还在互相杀价,行业外一些不太熟悉风力发电实际成本的投资者也在往下跳。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等专家认为,这种状况如果不得到改变,将使风力发电陷入全行业亏损,那就背离了国家鼓励风电产业发展的初衷了。
施鹏飞认为,我国的风电产业刚刚起步,应该走得稳些、好些,目前国内对风力发电的复杂程度明显估计不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40多个风电场,然而风电装机容量仅占全国电力装机的0.14%,风力发电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我国风电市场的现状容易导致风电产业陷入成本高电价低市场小投资少相关产业滞后科研投入不足成本难以下降恶性循环的怪圈。
风电是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但鼓励开发并不等于揠苗助长。目前在我国,风电产业的专业人才奇缺。全国仅百十号科技人员搞风能发电,相比核电的上万人才,技术研发、风电厂规划、选址设计的人太少。目前全国还没有任何一所高校设置有风机制造专业。这些瓶颈问题不解决,风电市场健康发展就将面临很大的问题。
项目引导为了有效降低风电成本,2003年我国开始推行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方式。过去3年的特许招标权项目容量分别为200兆瓦、400兆瓦和450兆瓦,2006年的招标项目合计700兆瓦,比2005年全年新增装机502兆瓦容量还多200兆瓦。
按照政策规定,规模超过5兆瓦的风场(江苏省除外),均由国家发改委执行特许经营权招标。可以看出,国家发改委特许经营权项目将会引导未来整个国内风电市场发展方向。
国家发改委特许权招标,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风电设备国产化,并带动制造技术升级。国产化率的要求从2003年不低于50%,到2004年开始上升为70%,2006年的新规则规定,风电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绑定投标,以确保项目真正达到70%国产化率要求,投资商在中标后不得再进行设备招标另选制造商。
通过风电特许权项目,引导风电上网电价趋于合理,设备国产化率不断提高,本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实力增强,预计在未来35年内,本土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会有显著增长。
据科技部高新司李宝山处长介绍,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风电技术研发工作的投入,重点围绕2兆瓦以上风电机组的自主研发、海上风电场的前期基础研究等方面,为我国风能产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王仲颖主任也指出:我国风能产业要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大民族产业,而不是世界产品的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