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发电机网   请 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市场分析 >> 向智能设备转变还需掌握技术标准话语权

向智能设备转变还需掌握技术标准话语权

时间:2013/12/9 8:20:00   来源:中电新闻网   添加人:admin

  11月18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2013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强调当前要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孕育发展的新机遇,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出研发友好互动的智能设备,实现设备智能化向智能设备转变,规范配电网设备标准化配置,研发双向互动智能设备,推广分布式电源并网专用低压断路器和反孤岛装置等设备方面的要求。智能电网建设推动我国电力设备技术水平不断革新。

  “就技术水平而言,中国的电力工业在很多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度仍有待提升。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系统逐步IT化,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通信电缆,控制电缆被网线上不可见的信号所取代,传统的软压板被程序中的变量值所取代,给电力设计、调试、验收以及运行人员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于设备制造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üV南德意志集团大中华区战略业务部智能电网项目经理曾胜吾如是说。

  电力设备行业应需而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这个庞大的项目将在未来10年内给国内外同行业者带来4万亿的市场机遇。智能电网建设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预计在未来5年将带来超过6200亿元的电力设备需求。

  目前,要满足智能电网发展的需求,断路器、变压器等设备首先要实现智能化,即要与电网系统进行交互管理,实现设备状态的可视化、控制终端的网络化和自动化,确保设备在安全、可靠、经济的条件下运行。

  智能电网将从技术、产品、产业链全面推进电力设备产业体系创新,提升电力设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引领能力和设备制造能力。

  一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基础和引擎。智能电网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装备国产化、产品制备工业化、产业体系系统化。

  二是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关键。智能电网的“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一体化进程,要求电力设备全面提升其智能化品质。实现设备智能化融合,消除一、二次设备之间的明显界限。增强设备的互动性,包括智能单元与相关设备的互动,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互动,以及设备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通过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集成创新,装备制造企业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三是完善产业链结构。智能电网建设可促进传统发电装备产业技术升级及改造,极大地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并将促进核心技术国产化、综合技术水平高端化。同时,还能带动  电网装备制造产业全面升级、集约化发展。

  产业升级需突破关键瓶颈

  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韩英铎赞同智能电网应包括3个层次:第一层次,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资产设备状态和客户用电信息的实时、全面和详细监视,消除监测盲点,提高电网可观测性;第二层次,提供先进的IT技术手段,实现对电力企业信息的传输和集成;第三层次,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进行高级分析,实现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和效率的目标。

  “至2012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为50.7万千米、公用变设备容量为22.8亿千伏安。”韩英铎告诉《中国电力报》记者,但国内电网目前面临着设备利用率低、安全可靠性还不高,安全裕度过大、节能减排优化调度差,接受间歇式可再生能源接入能力差,改善电能品质得不到落实等基本问题。

  “未来要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定制电力和电能质量治理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风电及间歇式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储能技术以及基于WAMS的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等方面下功夫。因此大电力系统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电能质量的治理、柔性直流输电和柔性直流配电、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和装备将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技术与装备。”韩英铎说。

  专家建议,国家要从占领国际高端技术制高点、掌握国际电力装备制造业技术标准话语权出发,出台以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优惠扶持政策,从而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稳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层面来说,应加大科技研发支持力度,重点放在基础研究、前瞻性技术方面的研究上,而企业作为主要应用单位得到的支持力度也需要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