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发电机网   请 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市场分析 >>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13/10/10 8:42:00   来源:赛迪网   添加人:admin

  电子信息技术是当今创新最活跃、渗透性最强、影响面最广的领域,以其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形态。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是保障国防建设和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石。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模式变革正颠覆传统竞争格局。当前,信息技术向泛在、融合、智能和绿色方向发展,网络通信、计算、软件、服务领域出现群体性突破,其对信息产业产生的破坏性、颠覆性、革命性创新效应正在重塑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以产品功能融合、网络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向其他产业渗透等为主要特征的融合发展,正在成为推动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基于“软件+终端+服务+内容”的产业链垂直整合,正在推动信息产业组织方式深刻变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应用等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在开辟新的产业增长点;跨终端操作系统、低功耗芯片、开放式组织形态等的出现,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新的产业生态体系正在孕育形成,全球信息产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地位空前提升。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信息技术持续创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深刻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对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信息技术新一轮革命,世界各主要国家加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部署,已有近100个国家制订出台了信息社会、国家宽带、网络空间或云计算等发展战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企图通过强化在研发设计和高端服务领域的优势,继续占据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抢占网络空间国际主导权,推行网络霸权、信息霸权,扩大国家信息优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主要新兴经济体奋起直追,努力通过低成本优势,实现单环节突破,寻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有利位置,以更好地抵御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咄咄逼人的信息战略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可以预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仅将成为各国产业竞争的主战场,也将日益成为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诸多领域竞争的重要焦点。

  我国处于创新突破可期和掉队风险亦存的重要关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移动通信、嵌入式软件、超级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等领域具备较为坚实的研发基础,在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互联网服务、移动通信服务等领域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了涵盖通信、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日趋完善的产业体系,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已具备了创新突破和发展提升的基础。技术领域的群体性创新突破、更加开放的发展模式和国际产业重新洗牌,信息技术变革新周期的到来既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打开了历史性的“机遇窗口”,也为我国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可能和一种新的力量。但是,也要看到长期以来我国在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等基础核心环节没有根本性突破,贸易渠道受制于人,信息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低端锁定、跟随发展的状态。在稍纵即逝的产业机遇和严峻的竞争压力面前,稍有懈怠就不进则退,丧失历史性发展机遇。

  二、我国当前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概况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十万亿元大关,达到11.0万亿元,增幅超过15%;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84619亿元,同比增长13.0%.

  2008-2012年电子信息规模以上制造业营收及增长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85044亿元,同比增长12.6%.手机、计算机、彩电、集成电路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1.8亿部、3.5亿台、1.3亿台和823.1亿块,同比增长4.3%、10.5%、4.8%和14.4%;手机、计算机和彩电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均超过50%,稳固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贸易结构趋于优化。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呈小幅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11868亿美元,增长5.1%,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0.7%.其中,出口6980亿美元,增长5.6%.进口4888亿美元,增长4.5%.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稳步增长,出口额1229亿美元,增长2.8%;内资企业出口比重提升,出口额1550亿美元,占比22.2%;新兴市场快速开拓,如对泰国、印尼和越南,出口增速分别达到21.7%、11.7%和32.3%;部分中西部省市出口增势突出,如四川、河南、重庆和山西等,增速分别达到50.8%、184.8%、155.7%和236.7%.

  整体效益逐步好转。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了销售收入84619亿元,同比增长13.0%,利润总额3506亿元,同比增长6.2%.内资企业效益贡献加大,收入和利润比重达到29.4%和42.7%,分别比上年提高1.1和1.8个百分点,利润率6.0%,高于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发展活力增强,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达到23.3%和16.6%,高于平均水平13.8和17.5个百分点;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部分行业效益增势突出,通信终端设备、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光电子器件、导航仪器、光纤和光缆制造等行业的收入增速均超过15%.

  三、策略建议

  实施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发展战略。把握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两个大局,把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凝聚战略共识、明确战略意图、加强顶层设计,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明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时间表与路线图,针对薄弱环节提出网络、技术、产业、安全等方面的总体原则和行动对策,统筹协调行业发展布局规划、重大政策和资源优化配置,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方向。强化领导,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安全与发展、产业与应用的关系,形成有力、权责清晰、相互配合的电子信息产业组织管理和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实现行业发展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国际分工水平及国际竞争力。利用全球资源,培育更多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本土企业,提升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引导境外投资向电子信息产业和高端领域迁移,鼓励外资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服务中心、高端产品制造基地,加大研发投入水平和引进高附加值项目。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全球布局,支持自主技术标准与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全球推广应用,鼓励有条件的本土设备制造、通信运营、信息服务等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促进联合走出去,支持海外参股、并购及直接建立机构。在联合国框架下,充分利用双边、多边和复边等机制,积极参与网络主权、网络空间争夺、信息自由流动、跨境服务贸易、关键资源治理等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推动建立有利于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国际规则。

  不断优化产业组织发展方式。积极跟踪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思路方法,加强产业发展的引导、规范、服务和监管。加强产业规划、政策、标准引导,统筹部署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产业发展、应用示范和区域布局,制定切实可行政策措施,强化政策间协调和衔接,推进构建标准体系,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标准化协作机制。创造有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环境,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共性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信息共享、投融资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建立各类产业联盟。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行业协调机制,推进信息网络发展的协同协作、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新型监管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营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形成应用、技术、产业、网络之间良性互动模式。

  进一步释放信息消费的引燃效应。信息消费是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直接信息消费包括信息产品消费和信息服务消费。间接信息消费是指居民通过信息网络订购和支付实现的其它消费,包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的其它产品消费等。2012年,四大类信息产品消费规模约为1.04万亿元。其中。手机出货量4.66亿部,市场规模约为4200亿元;平板电脑销量1030万部,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微型计算机销量1.7亿部,市场规模约为5100亿元;智能电视销量1600万台,市场规模约为650亿元。2012年,三大类信息服务消费规模约为1.4万亿元。其中,语音通信服务市场规模约为5400亿元;互联网数据及接入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200亿元;互联网信息内容和应用服务市场规模约为5500亿元。保守估计,到2015年信息产品消费规模将达到1.81万亿元,年均增长20.5%;信息服务消费规模约为2.49万亿元,年均增长20.6%.信息消费具有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显著特征,信息消费将成为拉动电子信息产品内需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新引擎。